台股大漲後看本益比or本夢比?法人揭計算秘辛 台、美股差異大~枋寮日成汽機車借款提供優惠利率,歡迎諮詢~

2021-12-30

多數法人機構開始著手評估2022年產業與個股展望,也紛紛對未來一年看好的產業發表研究報告。一位網友近期在觀看這些報告的時候,突發奇想在PTT詢問,一般投資機構都用未來幾年的獲利作為估值,又國外專業機構會如何評價股票,與台灣有什麼不同呢?

這名網友提到,傳統財經教科書使用本益比(PE)評斷股價最大的盲點,在於沒有考慮到未來的成長性,所以台灣法人普遍以預估每股盈餘來推算本益比,並藉此作為股價評價的基準。但令他好奇的是,若是外國的投資機構,評價股價可能會採用預估本益比、PS(股價營收比)、EV/S(企業價值/營收)、EV/EBITA(企業價值/排除折舊睡前息前淨利),這些股價模型又應該用多少年的預期計算較為合理?

有網友解答,一般國外預估股價會展望未來12至18個月表現,也有些機構會參考產業能見度,例如電動車願意估到2025年,航運卻只看半年。有網友則認為,股價上漲的時候,法人就會估的比較好,股價跌的時候就會看壞,事後總是一直上修下修,跟瞎估沒兩樣。

部分網友則留言:「本夢比才是唯一關鍵」、「不用預估本益比推算,只看當下財報,保證被出貨」、「可以研究各類股歷史本益比的演變,各家研究機構都會參考回測數據」。

法人則分析,台股多數公司從事代工,訂單狀況對業績好壞影響性很大,一般未來半年內的業績確定性會較高,所以國內法人多半以2021年、2022年、未來4季每股盈餘計算本益比,外資機構有時較為大膽,會推算未來1至2年每股盈餘,但總體都還是以本益比模型為主。而美國股市則不同,由於公司多半為品牌業者、新創業者,公司可能還沒開始獲利,所以會傾向用營收、獲利、市值間的比重變化,進而推敲合理股價。